第三十六日︱我是生命
耶穌說:“我是生命”而不是“我有生命”,只有“是生命”的主,祂才能賜予生命,也能收回生命;亦只有祂是“道”,擁有永存永在的生命,祂才有權限把這同樣永存永在的生命使用權賜給世人。
耶穌說:“我是生命”而不是“我有生命”,只有“是生命”的主,祂才能賜予生命,也能收回生命;亦只有祂是“道”,擁有永存永在的生命,祂才有權限把這同樣永存永在的生命使用權賜給世人。
在彼拉多問耶穌“真理是甚麼”之前,耶穌挑戰彼拉多:“凡是屬於真理的人,都聽我的聲音”。但是,彼拉多並沒有聽耶穌的話,縱然他查不出耶穌的罪,但他至終也沒有選擇靠近真理。彼拉多曾經如此靠近真理,但最終選了站在世界的一方。終有一天,世界會逼我們作出選擇,你到時候要站隊那邊呢?
對那些認為:“基督教真是狹隘的、霸道的”,我會回答:“完全正確。”試想像,你在火災現場,其他的出路都被火舌和倒下來的物件阻擋了去路,消防員在外面打碎了你正前方的梗窗。你眼前只有這一條路,你是要活下去?還是在火場中死去?
耶穌在世的時候,曾3次參與喪禮,無獨有偶,3場喪禮中的死者都因祂的大能,而從死裡復活:睚魯的女兒、拿因城寡婦之子,以及今天的拉撒路……
好牧人不是僱工,好牧人會為羊捨命。在危險臨到的時候,僱工會把羊撇下自己逃跑,他所考慮的不是羊群,而是自己;而好牧人,卻會挺身先我往前方,站在我們的前頭,保護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命……
“門”和牆不一樣的地方,是“門”除了把空間分開之外,“門”也把空間連接。所以,耶穌不單是說“走進這門”可以得救,這“門”還可以“出”,可以“入”,可以“找到草場”……
光的本性是“顯明”,既然能顯明一切,自然就會帶來分辨,而我們自然能夠以此來察驗自己的生命,知道何者有益於我們與神相交,知道何者帶領我們遠離光。所以,光從來不止是世界的光,光也必然是生命的光……
“我是生命的糧”。“糧食”在聖經中有得飽足、得滿足的意思。而滿足,正正是猶太人祖宗那道沒有跨過的坎……
耶穌,是我們的主在世時的名字,意思是“上主是我的救贖”,用馬太的話,是“祂要把自己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我們想想記著這個名字是如此的偉大,但卻忘記了祂「道成肉身」的第一站,卻是那個用布包著、卧在馬槽裡的嬰孩……
「道成了肉身」,是昨天的那個「道」,那個本是與神在永恆裡永存永在的「道」,走進祂所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之內,住在我們中間。「道成肉身」是「無限」走進「有限」;是「永存」遇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