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日︱你準備好為“此”祈禱了嗎?
在主禱文的上半部分,「你的名」、「你的國」、「你的旨意」,其實是對上帝權柄的三個認信,在我們的禱告之中,我們願意認定上帝才是我生命的主宰,而不是滿足我們需要的僕人。然而,要讓祂掌管自己的人生,這並不容易……
在主禱文的上半部分,「你的名」、「你的國」、「你的旨意」,其實是對上帝權柄的三個認信,在我們的禱告之中,我們願意認定上帝才是我生命的主宰,而不是滿足我們需要的僕人。然而,要讓祂掌管自己的人生,這並不容易……
「我們在天上的父」,就好像我們平日回家,打開家門,衝口而出:「爸!我回來了!」在世界中打滾,不管我們如何焦頭爛額,如何遍體鱗傷,如何心力交瘁,回到家中,這一切都會得到醫治。
「故意」這個詞重複出現在施捨、禱告、奉獻三個段落中,可見當時的法利賽人是「故意」叫人看見而有這些宗教行為;而他們「故意」為之所追求的,是要「叫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
真正的義是從心裡發出的,是我們刻在心底裡的價值觀所催生的。這種「義」,超越行為守則的教導,甚至超越內在動機的調教,而是更為核心的價值觀:我怎麼看待別人的生命、我怎麼看婚姻的關係,我怎樣看生死……
我們是基督灑在地上的鹽,是天父留在世界的光,以「鹽與光」作為生活方式,並不限於教會之中,我們如何與配偶相處、與同事交談、以及運用我們的資源,甚或在社交媒體發言,都可以活出「鹽與光」的生命。
什麼…「辱罵、迫害、譭謗」都可以福氣?八福已經夠顛覆了,還有第九個福,到底是福?還是苦呀?
與魔鬼之戰實現三連勝後,耶穌沒有乘勝追擊,全面對當時的地上政權開戰,反而「退了下來」,神的救贖計劃卻反而從猶太地區,進入了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區。在這裡,耶穌基督的「退」,卻是神國度的「進」。
馬太強調,耶穌是被聖靈引到曠野,說明縱然撒旦是要慫恿耶穌去做錯事,但是主權由始自終一直掌握在神的手裡!
面對前來受洗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約翰著緊的不是洗禮,而是洗禮之後「要結出果子來,和悔改的心相稱」…
希律「心裡不安」,猶太宗教領袖「無動於衷」。真正動身去尋找那位「猶太人的王」的,是「東方博學之士」,偏偏是這些被猶太傳統看輕的人,卻不遠千里而來尋找這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