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信_15:創造的教義——神是一切的根源(上)
公元二世紀時,教會為回應希羅社會形形式式的宗教和哲學——把神或諸神的創造解釋成是從永恆的物質或從被殺的一個怪獸身體塑造出宇宙來——,早期教父以「我們的天父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為起點來建構一套創造教義:從「無有」創造「萬有」……這,與我何干?
公元二世紀時,教會為回應希羅社會形形式式的宗教和哲學——把神或諸神的創造解釋成是從永恆的物質或從被殺的一個怪獸身體塑造出宇宙來——,早期教父以「我們的天父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為起點來建構一套創造教義:從「無有」創造「萬有」……這,與我何干?
大兒子生氣、心有不甘,就玩離群,不出席父親的宴會。玩離群是你自己的選擇,為父的大可不理,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父親出來勸他」。這是在筵席裡父親自主的選擇,父親主動走近,父親主動尋覓祂的兒子——這次是大兒子。
即是兒子如何悖逆,為父母者總是擔心的,聖經中的父是一位等待的父,他總是這樣等待自己的兒子回家的一天,他總是確保我們有家可歸。
在聖經裡,父親的形象以「管教」與「慈愛」成對的表現出來,展示出慈愛不是溺愛、寵愛又或是放肆無度的愛,反而是包含著責備的:「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十三24)。我們經歷過神的「管教」嗎?
「全能」揭示了上帝對受造界的主權——祂那絕對自由自主的主權,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或在祂以外的勢力(除了祂自身),有能力可以阻礙祂實現其旨意,包括:罪、死亡和魔鬼的權勢,都不能限制上帝藉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贖…
「我就是我」的神,要求我們把發言權還給上帝。「我信神」,並不是從預設的框框出發,並不是要上帝完善自己心底裡的想像和設定,而是真正把我們的神學框框拆除,交給上帝,承認上帝在框框以外,而我們則活在上帝的框框以內。
我們都曉得對神的認識並不應該從我們心中的前設出發,然後在聖經及個人的經驗中找資料去填補這個預設的架構,而是從神的工作來建立我們內裡對祂的認識;真正出問題的卻是下一步…
在出埃及記三章14節,當上帝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時,其希伯來文的直譯是I am who I am(中譯可以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我」意味著上帝並「不是」一切其他可呼喚名字、可定義的神明:唯有上帝才可以定義上帝…
當人宣稱信神時,不管是哪一個宗教,他都是在宣稱有一位在本質上不同於自己的「他者」。
一個人所抵抗的以及所堅持的,匯成一個總體,就叫作『信仰』。但是信仰,依靠的不是隆重的大聲宣告;信仰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信仰流露在舉手投足之間最尋常、最微小的決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