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日︱比起那位在隱秘中察看的父,原來我更在意…
「故意」這個詞重複出現在施捨、禱告、奉獻三個段落中,可見當時的法利賽人是「故意」叫人看見而有這些宗教行為;而他們「故意」為之所追求的,是要「叫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
「故意」這個詞重複出現在施捨、禱告、奉獻三個段落中,可見當時的法利賽人是「故意」叫人看見而有這些宗教行為;而他們「故意」為之所追求的,是要「叫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
真正的義是從心裡發出的,是我們刻在心底裡的價值觀所催生的。這種「義」,超越行為守則的教導,甚至超越內在動機的調教,而是更為核心的價值觀:我怎麼看待別人的生命、我怎麼看婚姻的關係,我怎樣看生死……
我們是基督灑在地上的鹽,是天父留在世界的光,以「鹽與光」作為生活方式,並不限於教會之中,我們如何與配偶相處、與同事交談、以及運用我們的資源,甚或在社交媒體發言,都可以活出「鹽與光」的生命。
什麼…「辱罵、迫害、譭謗」都可以福氣?八福已經夠顛覆了,還有第九個福,到底是福?還是苦呀?
與魔鬼之戰實現三連勝後,耶穌沒有乘勝追擊,全面對當時的地上政權開戰,反而「退了下來」,神的救贖計劃卻反而從猶太地區,進入了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區。在這裡,耶穌基督的「退」,卻是神國度的「進」。
馬太強調,耶穌是被聖靈引到曠野,說明縱然撒旦是要慫恿耶穌去做錯事,但是主權由始自終一直掌握在神的手裡!
面對前來受洗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約翰著緊的不是洗禮,而是洗禮之後「要結出果子來,和悔改的心相稱」…
希律「心裡不安」,猶太宗教領袖「無動於衷」。真正動身去尋找那位「猶太人的王」的,是「東方博學之士」,偏偏是這些被猶太傳統看輕的人,卻不遠千里而來尋找這位王。
約瑟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的,從起初想暗暗的把休掉瑪利亞,到後來不惜承受同胞的「白眼」和「嘲諷」,把瑪利亞迎娶過來,並且細心照顧,好讓那「不是從自己出的」嬰孩耶穌出生。到底,其中的轉捩點在哪裡?
這個家譜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但重覆得最多的是「生」這個字,我常常想,如果這個家譜繼續從屬靈的「生」去寫下去,會是怎樣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