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日︱十字架,世界的〈不協和音〉
導言
十字架,我對十字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媽媽身上的銀色頸鏈,小時候對這個符號的記憶,就只是一個裝飾品;到了走路上學的年齡,因為就讀天主教小學,十字架多了一層意義,是救恩和寬恕的符號;後來,在生活的接觸上,我哋會叫十字車,所以,十字架又多了一層醫治的意義。但是,這許多意義,似乎都跟耶穌時代所理解的不太一樣……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八章34~九章1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34於是(耶穌)把眾人和門徒都叫過來,對他們說:“如果有人願意跟從我,就應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35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但為我和福音犧牲生命的,必救了生命。36人就是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好處呢?37人還能用甚麼換回自己的生命呢?38在淫亂罪惡的世代,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和聖天使一起降臨的時候,也必把他當作可恥的。”
1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有嘗過死味以前,必定看見 神的國帶著能力降臨。”
—馬可福音八章34~九章1節.新譯本—
〈十字架,極殘忍刑罰,充滿了羞恥,還更羞恥〉是出自玻璃海樂團〈十字架〉一曲的歌詞。在古時候,十字架是一種刑具(刑罰方式),是極其可怕和殘酷的。當時,被判處釘十架的囚犯,會被釘在兩條交叉的木樑上,雙臂張開、雙腿自然垂直,形成一個十字形;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需要通過雙腿的支撐來維持呼吸,但隨著體力漸竭無法支撐,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死亡。除了難以承受的肉身之苦外,被釘十架還要承受嚴重的羞辱,因為它是公開的處刑,被公眾所看見。
在今時今日,十架已經成為了醫治、救贖和寬恕的象徵符號,不會叫人感到可怕,難以叫人想到痛苦和羞辱。但在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管治期間,並不是這樣。
十字架在當時是用來對付罪犯和政治犯的,十架所象徵的是死亡、羞恥及痛苦。故此,當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架來跟從我」時,背起十架的畫面是驚悚的、是羞恥的、是痛苦的。門徒怎可能代入這條十架死路呢?
而與十架道路相對的,是耶穌所說的:「淫亂罪惡的世代」,與十架一樣,我們不能用現代對淫亂罪惡的概念去代入,而是必須參照舊約,在舊約裡,先知常常以「行淫」來形容以色列人執意要離開上帝:「6約西亞王在位的日子,耶和華對我說:“背道的以色列所作的,她怎樣走上各高山,在每棵繁茂的樹下行淫,你看見了沒有?」(耶三6)。所以,當耶穌以「淫亂罪惡」來形容這世代時,正是要喚起門徒的記憶,他們的祖宗當初離棄上帝的道,轉向擁抱世界,至終就是被上帝所休(耶三8)。而如今,若把耶穌和耶穌的道當作可恥的,其結局也是一樣,被上帝當作可恥,且不能展望那榮耀的上帝國(可九1)。
十字架不是我們頸上的飾品,而是世界的不協和音。十字架的呼召,是捨己跟從,是徹底的方向轉換。耶穌在永恆與今生之間劃出鴻溝:要麼擁抱十架,要麼擁抱世界。親愛的,你的選擇是什麼?
禱告良辰:
耶穌基督,祢是釘身十架的主,祢是顛覆世界的主,求祢赦免我常在十架與世俗間徘徊,用廉價的信仰交換短暫的安逸。求祢賜下背十架的勇氣,在黑暗的世代中仍高舉十架,不以「包容多元」來稀釋真理,願祢的國降臨在我每個抉擇中,使我成為淫亂世代的「不協和音」,直到見祢面的那日。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