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日︱來吧!讓我們彼此斥責!

導言

有一年,堂會以「在基督裡互為彼此」作為講道系列,其中一講是以「彼此爭論」、「彼此聆聽」、「彼此理解」去帶出「爭論」對於教會成長的正面幫助。但是,我從來沒有嘗試過要以「彼此指責」來作為主題,雖然有經歷過教會分裂的風波,有看過在網絡上的罵戰。但,真的從來沒有思想過「彼此指責」的主題,直到這一次翻開馬可福音,讓我很詫異看見福音書裡有「彼此指責」的片段,而且是發生在耶穌和彼得的身上。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八章22~30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31於是耶穌教導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家棄絕、殺害,三天後復活。32耶穌坦白地說了這話,彼得就把耶穌拉到一邊,責怪他。33耶穌轉過身來,望著門徒,斥責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不思念 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

—馬可福音八章31~33節.新譯本—

新譯本的翻譯很溫柔,同一個希臘文,用在耶穌身上,是耶穌斥責彼得;用在彼得身上,卻是彼得責怪耶穌;這種不合理的溫柔,把馬可敘事的力量削弱了。是的,彼得斥責耶穌!正如耶穌「斥責」污靈、風、撒旦一樣!

彼得為什麼「斥責」耶穌?當上文門徒的屬靈眼睛打開,彼得認信耶穌是基督之後,耶穌亦進一步將自己的使命跟他們分享:「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殺害,三天後復活」,耶穌開始更多以「人子」來自稱,而大部分都是要指向自己必須前往耶路撒冷受苦和受死。從八章到十章,耶穌就曾三次明明地向門徒預告祂的死與復活。這是第一次,另外兩次我們在稍後的日子也會默想到。

可惜的是,耶穌這次的「獨家猛料」得不到門徒的認同。彼得把耶穌拉往一旁斥責,彼得的斥責可能是他認為「基督」是不可能被那些已經腐敗的猶太宗教領袖殺死;又或者是接受不了蒙上帝揀述的人子會失敗,敗給地上的國度;也可能是出於對這位老師深厚的愛。但無論如何,彼得把人間的體貼當成屬靈的智慧,企圖按他自己的神學教義,來「糾正」基督的作為。

長久而來的教會生活、聚會習慣、服侍模式、說話方式,會不會也在我們的大腦中發展出一套「正確的神學教義」,成為我們熟悉的「宗教外衣」,並企圖以此「外衣」去壓制神的心意、抵擋聖靈的工作,就像彼得期待榮耀的彌賽亞,卻拒絕接受那受苦的羔羊一樣。

面對彼得的「斥責」,耶穌也不「輸蝕」:「轉過身來,斥責彼得」,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不思念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把「撒旦」叫到自己的後面去,其實,就是叫撒旦排隊,跟從自己,不再把自己的意思放在神的意思前面,而是要「父啊!願祢的旨意成就,願你的旨意行在我的身上,通行無阻」。

原來,彼此斥責,是提醒我們不要與上帝的旨意作對。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的事工是體貼誰的心意?我們的生命又是在思念誰的事?是時候讓聖靈來斥責我們了!

 

禱告良辰:

親愛的主耶穌,今天的經文像一面鏡子,那位蒙祢稱讚「是有福的」的門徒,在信仰生涯的高峰卻遭遇了祢的當頭棒喝。求祢的聖靈再一次剖開我們的心,鑒察我們的生命,是否同樣陷入思念人的事的危機。求祢的靈斥責我們,免得我們與祢的旨意作對,使我們的生命常常退到你的後面去,學習體貼祢的心意,跟隨祢的旨意而行。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2025年預苦期默想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