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日︱看似多餘的「餅碎」
導言
在古代世界,不潔淨的不單是食物,原來還有不潔淨的人和不潔淨的地。推羅和西頓是以色列的「世仇」。按照約珥書的記載,他們在以色列人處於戰亂之時,奪取了以色列人的金銀和寶物,並將以色列人賣給希臘人為奴。因此,在猶太人的眼中,推羅是他們所憎惡的人,也被視為不潔的人,他們不配領受上帝的恩典,只配領受上帝的審判。但是,耶穌卻動身走進這個地區……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七章24~30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24耶穌從那裡動身到推羅(有些抄本在此有“和西頓”)境內去。進了一所房子,本來不想讓人知道,卻隱藏不住。25有一個女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靈附著,她聽見了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26這女人是外族人,屬於敘利亞的腓尼基族。她求耶穌把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27耶穌對她說:“應該先讓兒女吃飽。拿兒女的餅去丟給小狗吃是不好的。”28那女人回答他:“主啊,是的,不過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以吃孩子們掉下來的碎渣。”29耶穌對她說:“就憑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30她回到家裡,看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馬可福音七章24~30節.新譯本—
耶穌動身到推羅、西頓這片外邦人的土地,這舉動本身已令當時的猶太人震驚。在當時猶太傳統中,猶太人視推羅、西頓人為「不潔淨的狗」(猶太拉比文獻常用此比喻),然而,就在推羅這片骯髒的土地上,一位敘利亞腓尼基族的婦人,卻為了自己那被鬼附的女兒,衝到耶穌面前哭求:「主啊,我女兒被污鬼附著,求祢幫助!」
耶穌的回答看似無情:「應該先讓兒女吃飽。拿兒女的餅去丟給小狗吃是不好的」,甚至是絕情。但若我們細心推敲祂的詞句,就會發現耶穌那隱藏在無情下的溫柔。首先,祂用「κυνάριον」這個希臘文——這不是慣用的街頭流浪犬,而是指家中看門的小狗或者是寵物狗;其次,是「先讓」兒女吃飽,這裡雖然強調先後次序,但也同時意味著,耶穌沒有否定小狗在「之後」會有東西吃。
婦人立刻抓住這份溫柔:「主啊,是的,不過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以吃孩子們掉下來的碎渣!」她並沒有否定猶太人的優先性,卻也沒有說要另外的食物。這婦人仍然強調這塊餅,即使是碎渣,也是「這塊餅」,而不是其他狗糧。
婦人的屬靈洞察力如此驚人:神的恩典永遠有「碎渣」——看似多餘,實則豐盛到能餵飽所有渴慕者。原來,在耶穌的眼中,不單所有食物都是潔淨的(七14~23),就連所有外邦人也都可以是潔淨的。耶穌在不潔之地遇見不潔之人,但卻是這位不潔之人,卻比起那些位於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們更加渴慕祂的「餅」——看似多餘的「恩典」,卻豐盛到能餵飽所有渴慕者。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從來都是不潔的,卻因著耶穌得著潔淨。祂給我的不是「碎渣」,而是與兒女的「餅」同等的救恩。
禱告良辰: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赦免我常陷於自憐或自義,教我學習敘利亞腓尼基婦人的信心。當我覺得自己卑微如「桌下的小狗」時,提醒我祢恩典的碎渣遠勝古今中外的佳餚美饌。我是不配,但祢的恩典卻是夠用有餘。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