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日︱從心開始的革命
導言
「洗手呀!」大概是一個家長一天重覆最多的句子,我粗略統計過,我和我太太一天要說25次以上的「洗手」:起床之後、食早餐之前、上廁所之後、去到學校換完鞋、下課時、回到家裡、茶點之前、晚飯之前、晚飯之後,如果中間要外出,可能還要多加5至10次。但可曾想過,比雙手更需潔淨的,其實是我們的心……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七章1~23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1有法利賽人和幾個經學家從耶路撒冷來,聚集到耶穌那裡。2他們看見他的門徒有人用不潔的手,就是沒有洗過的手吃飯……5法利賽人和經學家問耶穌:“你的門徒為甚麼不遵行古人的傳統,用不潔的手吃飯呢?”6耶穌對他們說:“以賽亞指著你們這班偽君子所說的預言是對的,經上記著:
‘這人民用嘴唇尊敬我,
心卻遠離我;
7他們把人的規條當作道理去教導人,
所以拜我也是徒然。’
8你們拘守著人的傳統,卻離棄了 神的誡命。”9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為了堅守自己的傳統,而巧妙地把 神的誡命拒絕了。10因為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被處死。’11你們倒說:‘人對父母說,我應該給你的供奉,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意思是奉給 神的供物),12你們就不讓那人再為父母作甚麼。13這樣,你們藉著所領受的傳統,把 神的話廢棄了。你們還作了許多這一類的事。”
14於是耶穌又把群眾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大家都要聽我說,也要明白:15從外面進去的,不能使人污穢,從裡面出來的,才能使人污穢。”
—馬可福音七章1~23節節選.新譯本—
兩千年前,一群宗教領袖拿著放大鏡檢視門徒飯前洗手的禮儀,質問耶穌的門徒為何不按傳統洗手時,耶穌卻將話題引向更深層的潔淨課題:「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可七15)。這顛覆了當時法利賽人的認知——真正的污穢不是沾染塵土的手,而是充滿惡念的心。
有趣的是,在兩個關於潔淨的段落中間,耶穌特別提及「各耳板」的條例。「各耳板」是什麼?又為何會在這裡提出?經文告訴我們「各耳板」的意思是「奉獻給神的供物」。原來,當時的法利賽人利用這個特殊的條例,聲稱因為供養之物已經特定奉獻給神了,如今不能再作供養父母的用途,藉此來規避自己供養父母的責任。換言之,原來的「信仰的條例」,被法利賽人用來美化自己自私的行動;原來的「潔淨的條例」,被法利賽人用來盯緊耶穌的一舉一動。
其實,不是「條例」的問題,而是「心」的問題。當我們的心選擇跟上帝隔絕,我們早已變為一個「假冒為善的人」了。親愛的弟兄姊妹,信仰不是外在的條條框框去制約自己,而是從心開始的革命,讓我們回到耶穌裡面,接受這剖開心靈深處的「大手術」——不是否定外在的操練,而是以內心的清潔為根基。
禱告良辰:
慈愛的天父,求祢光照我內心隱藏的角落,赦免我注重外表勝於真誠的軟弱。賜我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用基督的寶血潔淨每個思想意念。幫助我在每日生活中,活出由內而外的聖潔。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